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43篇
  免费   2811篇
  国内免费   1726篇
电工技术   1963篇
综合类   2569篇
化学工业   3003篇
金属工艺   1684篇
机械仪表   1487篇
建筑科学   1820篇
矿业工程   1081篇
能源动力   616篇
轻工业   2685篇
水利工程   786篇
石油天然气   802篇
武器工业   442篇
无线电   22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46篇
冶金工业   1013篇
原子能技术   382篇
自动化技术   287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427篇
  2022年   1029篇
  2021年   1256篇
  2020年   860篇
  2019年   577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714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1035篇
  2014年   1325篇
  2013年   1610篇
  2012年   1996篇
  2011年   1988篇
  2010年   1946篇
  2009年   1854篇
  2008年   1850篇
  2007年   1791篇
  2006年   1438篇
  2005年   1048篇
  2004年   765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蓉  赵勇  何鑫  白林  张晓辉  王浩 《水利学报》2022,53(11):1336-1349
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评价对于地下水超采态势评判和超采综合治理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河平原区为研究对象,提出超采量评价方法,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针对浅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生态临界水位作为传统“水位动态法”评价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临界水位,据此得到研究区1959-2019年累计浅层超采量为869亿m3;针对深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不可恢复超采量”评价指标,采用地面沉降体积法评价深层地下水超采量,根据地面沉降体积计算深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压密释水量体积,据此估算1970-2019年深层累计超采量为756亿m3;通过建立的一维非线性压密释水数值模型,模拟了深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压密释水过程,计算得到非弹性压密释水量,评估研究区累计不可恢复超采量为558亿m3。因此本文认为,自1960年代以来,海河平原区地下水浅层和深层累计超采量1625亿m3,其中可恢复的超采量仅为1067亿m3。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地下水回补水量和南水北调规划调水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颢 《水电站设计》2021,(1):61-63,84
新能源发电项目具有工期紧、任务重、设备到货集中等特点,这些特点为EPC设备采购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新能源发电项目中EPC采购管理的深入分析和优化研究,从传统EPC采购管理在新能源项目中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新能源发电项目中EPC采购管理的优化方案,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新能源发电项目的不断发展与优化。  相似文献   
13.
对标管理方法在电力行业应用普遍,但传统火电机组对标方法由于指标覆盖面窄、数据利用不充分等原因而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此,本文提出了燃煤发电机组稳定性对标评价的方法,确立了以过热蒸汽系统、再热蒸汽系统、冷端系统、烟风系统以及燃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合,并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各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权重分配计算。筛选了各分系统的特征参数子集,根据重要程度进行了评级,最终形成燃煤机组综合对标评价体系。以某电力公司14台机组为例,计算了机组运行稳定性指标,对各机组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采用综合对标法进行排名。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综合对标法有着效率高、评价全面、结果清晰等特点,该方法在多台机组的应用中效果良好,有效地反映了各机组的稳定性运行情况,对提升燃煤机组生产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挠性筋结构单晶硅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以及KOH腐蚀工艺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并结合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单晶硅表层3个主晶面上压痕裂纹形貌随晶向的变化规律,分析单晶硅材料表层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等机械力学特性参数在(001)、(110)及(111)3个主要晶面上沿各个晶向的变化规律;分析挠性筋结构单晶硅材料(001)晶面的KOH腐蚀工艺对其材料表面机械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挠性筋单晶硅在(001)晶面上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变化幅度明显,硬度及断裂韧性各向异性的变化幅度不大;挠性筋单晶硅在(110)晶面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的各向异性变化幅度明显,硬度各向异性变化幅度不大;挠性筋单晶硅在(111)晶面硬度值、弹性模量及断裂韧性参数的变化幅度幅值均较小;确定了单晶硅表层3个晶面裂纹最易扩展的晶向方向,KOH腐蚀工艺使得单晶硅表面质量降低,腐蚀后暴露的表面微裂纹、缺陷等会使得单晶硅(001)晶面表层硬度、断裂韧性降低,从而降低了挠性筋结构的实际断裂强度.  相似文献   
15.
超材料(metamaterials)因为能够在亚波长尺度范围内精细调控电磁波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超材料具有丰富的电磁模态,在表面支持高度局域场增强且对周围介电环境极其敏感,可应用于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领域。与传统光学生物传感器相比,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具有小型化、集成化、高度灵敏、多功能可定制等突出优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在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以及太赫兹波段的研究进展,包括折射率生物传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和太赫兹生物传感等。  相似文献   
16.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在水基环境下对亲水纳米SiO2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得到具有磺酸基和辛基的双亲纳米SiO2颗粒,并通过红外和热重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将双亲纳米SiO2颗粒分散在地层水中制备纳米流体,并评价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界面性质和渗吸效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探究纳米流体渗吸过程中岩心孔隙内原油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储存30 d未出现分层现象,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经纳米流体处理的岩心亲水性增强。此外,双亲纳米SiO2颗粒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7 mN/m;纳米流体渗吸采收率高达22.6%,渗吸初始阶段小孔隙中的原油被动用,而在渗吸后期阶段大孔隙中的原油才被动用。  相似文献   
17.
以2219铝合金为基板,研究了不同脉冲激光-电弧布置方式下的熔滴过渡与焊缝形貌特征,分析了熔深增加的机理. 结果表明,当脉冲激光照射母材时,脉冲激光主要提供对母材的热输入,母材温度的增加有助于促进熔滴铺展,稳定熔滴过渡过程;当脉冲激光照射熔滴缩颈时,主要提供对熔滴的力输入,蒸发反力的作用下形成"一脉一滴",显著提高熔滴过渡频率与熔滴飞行速度,增加了熔滴对熔池的冲击力,熔深增加;当脉冲激光交替的照射熔池和熔滴时,一方面能够对母材进行加热,有助于熔滴的铺展,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熔滴过渡频率,提高焊缝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对蒙古精矿在包钢624 m2带式球团的合理利用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表明,随着蒙古精矿配比增加,球团矿品位提高,还原膨胀率增加,当配比小于20%时,还原膨胀率小于20.0%,主要是由于还原后球团矿矿物组成中析出大量金属铁,在浮氏体(FexO)转变为铁的阶段,铁晶粒自浮士体表面向外长出晶须,晶须的生长让晶粒产生位移或晶粒开裂,导致球团结构疏松发生膨胀。通过添加适量矽石,可显著降低球团还原膨胀率,当配加30%~50%的蒙古精矿时,可通过添加1.0%~2.0%的矽石,将球团还原膨胀率降低至20%以内,球团矿质量满足高炉冶炼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军控核查技术中,缓发γ能谱是核材料的“指纹”。为计算和分析铀裂变产物的缓发γ能谱,本文将各种类型的衰变链简化为基态线性链和激发态线性链,推导了零时前后各级核素数目的变化公式,建构了计算缓发γ射线能谱的C语言程序代码,并通过实验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几种核素的缓发γ射线计数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Injecting CO2 into oil reservoirs can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meanwhile achieve CO2 storage.The diffusion of CO2 in oil-water systems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is process.The interfa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mass transfer of CO2 between oil and water phase.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2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oil or water phases,the diffusion processes of CO2 from oil to water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s.A numerical method wa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pressure drop a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the process of CO2 diffusion from oil to wat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2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oil or water increased rapidly with pressure up to the critical pressure of CO2 and gradually slowed down thereafter.The CO2 diffusion from oil to water was much slower than that in oil or water.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O2 from oil to water was one magnitud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liquid phase of oil or water,and the effect of pressure was not significant.Based o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O2 in a single liquid phase and the proposed numerical method,the pressure drop and the numeric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the process of CO2 diffusion from oil to water were calculated.The relative error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were within 9%.Therefore,the numerical method proposed herein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CO2 from oil to water a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ssociated with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